
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提出两道“融合命题”:一是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二是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2023年8月,工信部、教育部、文旅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要“运用数字化手段创新表现形态,丰富数字内容,创新呈现方式”“增强文化的传播力、吸引力、感染力”。促进更多旅游景区拥抱元宇宙技术,加速元宇宙在文旅产业的落地应用,不仅回应了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宏大命题,也为促进湖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路径选择。
以元宇宙赋能湖湘非遗内容生产创新,促进传统文化当代表达。元宇宙集成前沿数字技术,驱动文化内容生产持续创新。通过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厘清非遗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生成要素以及存在形态,构建非遗数据库,可将凝聚文化记忆的遗产资源等转化为有效生产要素。具体而言,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将声音文字、视觉图像、实物模型等文化要素进行创意转化,设计非遗数字影音、数字藏品、数字游戏等文创产品;对生产作坊、传统工艺、经典产品等文化遗产开展数字重建,开发非遗虚拟展馆、数字文博、线上社区等文化体验应用;让文化环境、遗址公园、传习场所等文化场景实现虚实共生,打造非遗元宇宙特色小镇、沉浸式文化街区、主题演艺舞台等数字文旅项目。比如,将滩头木版年画融合数字孪生、混合现实、智能交互等技术,让线上传习所与线下主题街区混合相生,通过角色扮演、具身体验等形式,面向青年群体开启用户创作模式,体验年画艺人的工作生活。
以元宇宙赋能湖湘非遗传播方式创新,实现文化记忆多维呈现。元宇宙重塑传统媒介的传播模式,突破非遗传播的时空壁垒,实现线上与线下、现实与虚拟的无缝融合。例如,基于“云”技术的文化传播新范式,将“湘村”旅游、“湘音”演艺、“湘瓷”展会等文化活动搬上“云”端,借助科技手段实现个性化参与沉浸式体验,不仅拓宽了文化传播的边界,也增强了体验者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元宇宙创造了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基于区块链、数字版权和虚拟现实等技术,通过数字文博、文创产品、虚拟展馆等文化衍生品构筑起多样化的非遗传播平台,开辟了全新的传播路径。这种数字化传播渠道,不受地理和空间限制,以更加快速、更加真实、更加生动的方式,提升了文化传播的效果。元宇宙赋能构建数字化非遗生态。元宇宙通过数字孪生、数字原生、虚实相生对非遗进行数据化、内容化、产品化处理,实现文化原型向虚拟空间映射,完成对非遗生成环境的深度模拟,从而实现对历史文化场景、社会人文环境的原真性体验。
以元宇宙赋能湖湘非遗消费场景创新,连接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坚持文化创新,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基于新一代高速网络、数智科技和媒介技术的迭代演进,元宇宙将成为非遗创新发展的新内容场域和文化传播的新情境场域,为非遗创新转化创造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文化生态语境。近年来,在元宇宙技术的加持下,汨罗江畔的端午文化正在由单一的物理文化空间走向多维的数字文旅场景。当地从故事呈现、文化感知、制作体验、技艺传承、精神弘扬五个维度出发,一方面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实现汨罗江人文环境向虚拟空间映射,形成沉浸式体验场景;另一方面让屈原、龙舟、粽子元素在虚拟空间呈现,孵化新的数字衍生品,打造数字原生场景;同时还通过创建数字孪生和数字原生混合的数字文旅新模式,建立虚实相生的多感官交互场景,深度感受端午习俗的历史内涵。这一过程中带来的文化数据整合、文化空间共享、文化沉浸传播、文明交流互鉴等创新路径,有力促进了湖湘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作者系乐竞官方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副院长。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中华文化符号赋能文旅元宇宙的供给侧创新表达研究”(23A0611)阶段性成果】
来源:湖南日报 第06版:理论·智库 2025.01.27
链接:https://epaper.voc.com.cn/hnrb/html/2025-01/27/content_1724015.htm?div=-1